中山托派及其抗日工作

 

朴克、郑泽铿译


 

起源

        中国托洛茨基主义运动,自19314派统一及后来成立中国共产主义同盟以来,组织先后多次遭受国民党破坏,大部份领导人全被关押。直到七七抗战爆发、南京失守前夕,一群人才得到机会获得释放,恢复自由。

        刘家良(耀如)是其中一人,他原籍广东中山,出狱后首先和他乡间的故旧取得联络,在抗日救国的前提下,号召他们先在自己的岗位上行动起来。六十多年后,这批故旧今日记得起来的计有:黄静波、缪国权、高翚、刘祖强、刘博、蔡振光等人。这几个人当年都在几间中学执教,很受学生们尊敬,而且一般都同意刘家良的政治理念。原来他们中前四人都已经先后参加了托派。

        像师范学校教师黄静波,当时他是中山县教育委员兼县立第六小学校长,其人沉实寡言,做事切实负责,对中山组织初期的发展实在功不可没。直到80年代他去世前,依旧在精神和金钱上继续支持托派活动,这位前辈,尽管他政治方面较弱,可事实上是应该让我们永远怀念的。高翚也是师范学校教师,38年初他带领了克克剧社一班同学,和他的弟弟高明等十多人一起,前来二区隆都,与早先成立了的「中青团」一起,并肩作战,积极展开活动,他就是战后上海托派综合性大型杂志《求真》的发行人高擎宇。与黄静波同样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的缪国权,就大不相同了。他风度翩翩,口才了得,又特别喜爱戏剧,回来执教女中,一时成为青年学生的偶像;只可惜当年一听到日军的炮声,这位老师便失去踪迹,且从此离开我们了。刘祖强是刘家良的同乡,参加训练班后留在香港负责组织技术工作。后因太古船坞‘浅间丸’斗争事故,才惨淡经营起来的技术机关为港英警察破坏,他们两人和一位太古工人阿槐齐齐被捕,待逮解出境后便离开了运动。

        浅间丸事件是一次由托派发动的反日爱国的光辉斗争。正当日军疯狂进犯中国时,受过区芳、梁干尧革命传统的托派在全船坞张贴标语,号召工人放下鐡锤工具,不要为‘屠杀我同胞’的日本邮轮‘浅间丸’工作。罢工结果,迫得邮轮只好拖回日本修理,斗争得到胜利。

 

庙街第一个训练班

        1937年冬,刘家良与彭述之、郑超麟、王凡西、陈其昌他们取得联络后南下香港,主要经过黄静波的策划与安排,在九龙油麻地庙街一层楼宇内,开办了第一个训练班,参加者大部份来自中山。除黄静波、缪国权、刘博间中列席外,基本成员计有:刘祖强、陈国权、陈坤宜、缪绍鼎、陈燕如、李钿、刘丽卿、阮金兆、郑致祥等人。

        训练班由带病刚愈的刘家良主持,课题包括有:国际及中国的当前局势,苏联党狱党争的最新发展,中国1925 -27年革命失败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有关第四国际与中国托洛茨基主义者对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战提出的具体政治主张和任务。由于临时租赁的楼宇设备全无,仅凑来一张木枱几把椅子。各人又做笔记,都只好席地而坐。每天上课十多小时,为了避人耳目,早晚两次先后分批出外塡饱肚子,夜间各自又得和衣而睡。难怪经过十多日训练班结束后,几位身体孱弱些的不免也跟着带病了。这时各人就实际条件获发配工作,分道扬镖;有人留在香港,有人被派返广州,被派回中山的是:缪绍鼎、刘丽卿和郑致祥三人。

 

中青团的成立和抗战工作

        回首当年日军节节逼人,继918进兵东北,又128上海之役后,蒋介石依旧坚持先安内后攘外政策:加剧内战,对日本侵略步步退缩。撤了马占山、蔡廷楷司令职责后,还跟日本签定塘沽协议。直至全国要求抗战,群情激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才勉强起来应战。

        芦沟桥战火燃起后,南京等地相继失守,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1938年初,日军部署攻打华南,频频轰炸广州中山等地。这时石岐到处颓垣断瓦,灯火失明,人心惶惶,市面乱作一团,许多机关、学校都宣布休班停课,就在这样完全陷入战争状态的局势下,一个由托派发动的中山青年战时服务团 (简称「中青团」)19389月组织了起来。

        其实中山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抗日情绪一直以来都已十分高涨。他们早在全国抗战的激情下,经常走出课室,跑上街头,唱出:《我们要选择战,不投降》,《我们要做主人,拼死沙场》的歌声。而且许多学校都组成了宣传队、研讨会和戏剧社等等,加上民间的自发团体,早像雨后春笋般一个个成立起来。时局日紧,群情激奋,后援会与自发的集会和组织兴起,第六小学和象角青年的服务团在黄静波指导下成立起来,各成员自觉自动承担起责任,自力更生。组织的主要工作是宣传抗日,教育群众,以戏剧、歌咏、研讨问题等方式方法进行;同时消防、救伤扶危、组织群众;其中心任务是武装工农保家卫国,誓死反日反帝反侵略。

        1938年中,高擎宇、缪国权组织了「克克剧社」,在中山石岐等地演出抗战话剧,包括《八百壮士》、《放下你的鞭子》、《故都春梦》等。是年9月,「中青团」与「克克剧社」合并后,最盛时超过三百人,包括刘家才、刘醉鲁、郑碧垣 (鐡冷)、彭碧舫、吴汉添、何钖培、招志坚、刘桂安、刘祖润、彭龙钦、王文本、刘泓、阮淑卿、方少侬、林榕盛、何毕生、吴眦 、吴渭川、刘伯珍、刘仲英、方立维等。除县立中学、女子中学、二区中学之外,有简易师范的高擎宇、有陆剑虹、刘广秀、高明、刘小黑、李鹏、高峰等等。「中青团」各成员及其同情者,在抗日工作中都积极参与,奋不顾身,走上街头工作。例如郑致祥身负中青团副团长重责,便以身作则,即使在日本军机进行疯狂轰炸时,也走上街头,救助死伤同胞。有一次,不幸被日军投下的炸弹碎片射入胸部,几乎断送了生命;幸而得到其它人帮助,送到全县最好的医院抢救,由县长特地聘请最著名的外科手术医生医治,取出了炸弹碎片,留院多月,才回家休养直至复原,再行工作。其它战友,也常在抗日工作中受伤,更有许多人在游击队战斗中被杀害犠牲,例如,托派中山支部在中山第五区瑚洲曾组织了一支农民武装队伍,由积极参加1925 - 27年第二次革命中省港大罢工的陈仲禧组织和领导,成员在20人以上,有少量枪械,在日军占领中山后,对外是与日军作战,保卫国土,对内是铲除土豪劣绅。但力量悬殊,陈仲禧在战斗中不幸犠牲,这支农民武装也被打败了。

        「中青团」团长刘秀等人也曾加入袁带率领的国民党第四战区第一游击纵队,企图把它改变为农民武装部队,但发现他们实在是土匪,不可能加以改造,于是退出了。

        此外,「中青团」曾广泛发动粮食斗争反对奸商抬高米价,供应敌伪地区,在社会激起过很大的震荡,逼得县长张惠长,要大军压阵,亲自到商会长篇作答,必须压抑米价,「中青团」这个斗争得到了胜利。

 

20131228